1.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




    1. 新闻分类news

      联系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

      业务电话:0536-2099688

      客服热线:400-1899-400

      邮编 :261000  

      网址:https://www.aimuyiren.com  

      邮箱:jyj@aimuyiren.com

      地址 :山东省潍坊市滨海开发区香江西二街02198号


      猪周期面临新变化 ,猪价拐点尚未到来

      您的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猪周期面临新变化,猪价拐点尚未到来

      发布日期 :2018-08-14 作者: 点击:

      在7月份CPI重回“2时代”之际,猪肉价格的持续上涨也引发了公众对于猪周期的关注。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份CPI数据,同比上涨2.1%,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环比上涨2.9%,涨幅比上月扩大1.8个百分点 ,影响CPI上涨约0.06个百分点;不过从同比看,猪肉价格下降9.6%,降幅继续收窄,影响CPI下降约0.24个百分点 。


      近期东北地区出现的非洲猪瘟疫情,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饲料价格上涨和进口猪肉减少,亦成为了影响猪周期的新的因素,那么猪肉价格是否将就此迎来拐点?


      对此,布瑞克农信集团研究总监林国发对第一财经表示,过去1个多月以来,猪价虽出现显著上涨,但同比仍呈下跌态势,猪价对CPI的影响为负值 ,猪肉上涨不会提高通胀预期。


      林国发认为,长期来看,本次猪价上涨更多是季节性阶段反弹。8月中后期 ,猪价难以继续上涨,甚至9月中后期,将再次迎来下跌。由于猪价处于下跌大周期 ,未来半年甚至一年,对CPI影响仍为负值。


      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姜超 、李金柳则认为,猪肉价格环比走高,背后存在季节性以及供给约束的原因。考虑到当前整体背景仍是经济承压 、消费走弱,政策上去杠杆的大方向并未转变,意味着总需求仍将趋于回落,制约通胀上行力度。


      而从贸易摩擦等外部因素看,林国发认为,中美贸易摩擦未来存在着升级的可能,将推高国内油脂价格,但食用油占CPI权重较低 ,对CPI影响较小 。当前上涨较为明显的主要在于包材 、黑色产品及服务业价格,这些商品如果大幅上涨,可能会进一步推高CPI,增加居民生活成本 。


      要分析清楚猪肉价格是否就此开始上涨 ,就要了解猪周期,了解猪周期面临着哪些新的变化及其影响。猪周期每隔3~4年为一个轮回。从2016年6月末7月初开始,生猪价格开始下跌,也正式开启了本轮猪周期的下行趋势。


      在这一轮周期中 ,一些行业内的因素,比如行业内大型企业的产能扩张,提升行业规模集中度和养殖水平,大商所生猪期货被批复立项等,尤为重要的是,一些行业外的因素,比如渐趋严格的环保政策 ,央行释放货币流动性 ,包括中美贸易摩擦对美国进口猪肉的减少,豆粕、玉米价格的上涨推高国内生猪养殖成本等一系列事件,正在对猪周期乃至整个生猪养殖行业,产生巨大影响 。



       

      近期生猪价格快速上涨因素


      以2016年6月末为界,数据显示 ,猪价飙升到历史高位22元/公斤,养殖利润接近1000元/头 。当时 ,市场对猪价有着强烈的看涨预期,养殖户从年后持续滚动压栏 ,进入到6月末7月初,高温天气导致压栏行为难于持续,加上猪肉需求不足 ,猪价短时间出现了恐慌性暴跌,局部地区一周下跌幅度达到了20% ,生猪价格进入下跌大周期 。


      到了2017年,猪价虽然整体偏弱,生猪供应整体平衡偏紧,猪价维持在13~15元/公斤之间 ,行业未出现亏损。行业真正出现亏损是从2018年2月开始,并持续了5个月左右的亏损。其中,4月末5月初 ,猪价跌破10元/公斤 ,多地出现9元/公斤的猪价,刷新2010年低点。


      林国发称,从猪周期大的周期趋势来看,当前猪价已经持续下跌了2年零1个月,下跌周期较2011~2015年下跌周期仍偏短,且在整个下跌周期中,累计亏损时间仍偏少。可以判断 ,当前,猪价仍处于下跌大周期。


      所谓“猪周期”指的是,猪价因供需不平衡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动 。当生猪供给不足时,猪价上涨 ,刺激养殖规模扩大,母猪存栏量大增 ,生猪供应增加 ,进而使得供给过剩 ,这又导致猪价下跌 ,致使养殖规模缩减 ,大量淘汰母猪 ,猪市又进入供给不足的局面 ,继而开始新一周期。当然,根据历来猪周期的变化规律来看,在猪价下跌大周期中,也伴随着年度小周期。一般而言 ,每年6月中至8月,11月中到1月初,会形成阶段性的上涨,而2至4月,9月中至10月份,容易形成阶段性的下跌。


      当前,猪价正处于下跌周期的年度反弹小周期 。今年5月底以来 ,过剩局面有所缓和 ,价格止跌反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今年6月份  ,全国猪肉批发均价每公斤16.63元,比1月份跌20.6%,环比涨4.2%,同比跌16.6%。


      那么,近期生猪价格快速上涨 ,支撑其上涨的基本面因素又是什么呢?


      林国发分析称,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阶段性的大猪供应偏少、上涨势态形成后 ,市场放缓出栏节奏,压栏意愿增加,加快了猪价上涨。从整个行业来看 ,近期猪价上涨缘于2017年12月末到2018年2月初 ,当时气温大幅下降以及阶段性大幅波动,新生小猪存活率偏低 。而这时出生的小猪基本在7~8月初出栏 ,最终导致近期大猪供应偏少。


      随着今年2月出生的小猪陆续出栏,加上前期的养殖户压栏生猪,8月中后期,猪价恐怕难以继续上涨,不排除在9月份以后会再次出现下跌 。此外 ,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本轮猪价反弹可能会提前结束。不过,由于政府及时隔离疫情地区并禁止生猪向外调运,疫情区域处于可控,对生猪养殖影响不大 ,更多的是消费者心理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轮猪周期中,渐趋严格的环保政策也成为了养猪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 ,逐渐形成“南猪北养”的大格局,中国东北三省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生猪出栏的重地。


      从2015年开始,生猪养殖行业复苏,养殖利润持续好转 ,大型企业开始加快产能布局 ,新增产能重点集中在东北及内蒙古地区,其次是西南地区,大量的新建产能从2017年下半年后陆续释放,大幅增加了生猪供应。


      此外,大型养殖企业的积极布局 ,在显著提升我国生猪养殖行业规模集中度的同时 ,还会提升我国生猪养殖平均水平 ,极大地推动整个养猪行业的提升和良性发展。


      具体来说,一方面,会提升我国生猪养殖平均水平,母猪平均PSY(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从过去几年的14~15头,提升到当前18头左右,部分大型养殖集团母猪PSY达到了23头,大体与国际先进水平持平。生猪平均出栏天数也显著下降至210天左右,大型养殖集团生猪出栏天数可控制在190天左右。


      另一方面,生猪肉料比也将得到明显下降,大型集团生猪肉料比普遍在2.6左右 ,行业平均水平也下降至2.75左右。肉料比的下降可有效降低饲料需求 。防疫水平的提升可降低生猪在保育、育肥等阶段的生猪死亡率 ,有利于整体降低生猪养殖成本,缩小国内生猪养殖水平及国际差距 。


      林国发预计,在今年,中国将有1家年出栏2000万头生猪、1家年出栏1000万头 、5家左右年出栏量500万头、20家左右年出栏100万头的大型养殖集团。




      未来一年国内生猪将供大于求

      我国是世界上生猪出栏量最大的国家,市场规模超万亿元,约占世界总出栏量的57.46% 。中国之所以每年会进口猪肉,一方面缘于消费升级 ,对国外优质猪肉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在于国外猪肉在价格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


      进口量也具有显著的周期性特点,基本与猪周期保持着同步节奏。即猪价处于上涨周期时,进口量就会大幅增加;而猪价逐步走低时,进口量亦会随之下降。比如,2016年,我国猪价处于高点,当年猪肉及猪杂碎合计进口达到310万吨,占国内供应的6% 。随后,我国猪价逐步走低,猪肉进口量也开始下降,冻猪肉进口2016年达到162万吨,到了2017年 ,就减少为121万吨 。


      业内预测 ,受多重因素的影响 ,2018年,冻肉进口量将跌破100万吨。


      当前 ,我国猪肉进口主要有欧盟地区、加拿大、美国 ,南美地区也在陆续考虑向中国出口猪肉。原本中国就呈现从欧洲进口更多的猪肉、美国猪肉进口数量下降的趋势 ,受此次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美国猪肉进口数量下降的趋势也会加速 。


      林国发分析称,人民币的贬值及国内猪价下跌,使得猪肉进口量下降 。而中国猪肉进口量下降,也影响到了国际生猪的价格,下降幅度小于国内。此外 ,美国将受贸易摩擦的影响而出现大量冻猪肉停留在美国各大冷库,生猪价格显著下跌 ,甚至部分养殖企业出现亏损倒闭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 ,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豆粕、玉米价格上涨将推高我国生猪养殖饲料成本。一般而言,生猪养殖过程中,饲料成本占生猪养殖成本60%左右 ,其中豆粕占比在30%左右,玉米占比在55% ,其他占比在15%左右 。这次中美贸易摩擦影响豆粕价格偏强,另外大麦、高粱进口减少 ,也减少了玉米替代、不利天气导致国内玉米增产有限,而过去两年玉米持续去库存,玉米库存已经显著下降 ,有企稳回升趋势。


      根据当前玉米 、豆粕价格测算 ,林国发称,生猪养殖饲料成本较今年年初上涨了50元/头左右,较去年同期上涨了60元/头左右。


      他分析道 ,当前生猪存栏仍呈现增长趋势 ,饲料原料成本上涨导致生猪养殖成本的增加 ,减少了生猪养殖利润甚至导致亏损 。从中期来看,由于大型养殖集团及部分养殖户前期扩展的产能仍在逐步释放,未来一年,国内生猪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饲料成本增加并不会导致猪肉价格上涨 。不过,从长期来看,饲料成本增加,生猪养殖可能亏损幅度扩大、亏损时间提前 ,从而导致养殖户或养殖集团被动压缩产能,供应下降 ,生猪价格将进入新的周期。



       

      完善生猪价格形成机制


      猪价下行有利于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在本轮猪周期背景下,大商所生猪期货立项获批,那么将来生猪期货上市,对行业无异于是一个巨大的利好,也将影响行业未来的发展 。作为全球最大的畜牧品种和我国最大的农业品种 ,生猪期货的上市将为国内生猪养殖企业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从而推动国内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长期以来 ,我国生猪产业深受猪周期困扰 ,价格波动较大且频繁。从2003年以来,我国生猪价格已经形成了四个较为明显的周期,价格从波谷到波峰上涨幅度分别达到65% 、183%、113%和83% 。


      据测算,生猪价格每波动1元/公斤,养殖行业收益将变动800亿元,可见生猪养殖行业是个高风险行业 。


      近年来 ,各大生猪养殖企业普遍制定计划加速扩大产能,但因没有避险工具 ,一旦价格进入下跌周期 ,养殖企业将面临巨大的压力,产业各主体对生猪期货等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十分强烈。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也提到,国家有关部门将按照《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规定 ,适时启动调控预案 ,努力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大幅波动。除了监管调控 、产业引导外  ,国际经验显示 ,发达国家养殖户一般可以通过相关衍生品工具转移生猪价格波动风险,抵御猪周期。


      今年2月 ,根据《中国证券报》报道,据权威人士透露,中国证监会已正式批复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生猪期货立项申请。


      这意味着,生猪期货将是继鸡蛋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畜牧品种,其上市将进一步完善我国期货市场的品种体系。具体来说,生猪期货将与上游豆粕 、玉米等品种形成饲料养殖产业链条,投资者可以通过玉米 、豆粕及生猪期货交易 ,锁定养殖利润 。同时,通过三个品种间的套利交易 ,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期货市场价格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至于之前一直未获通过的原因,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对第一财经表示,10多年前 ,生猪期货被大连商品交易所提过 ,但是基本上停留在纸面上,主要在于中国的生猪产业正处在快速转型期,大量散户在退出养猪行业 ,规模化在往前推进。跟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生猪产业仍然处于不成熟阶段。


      在本这一轮猪周期中 ,一些行业内外的因素,比如,行业内大型企业的产能扩张,提升行业规模集中度和养殖水平 ,使得当前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较高  ,也是具备开展期货交易的现货基础 。


      据统计 ,2016年 ,中国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总出栏量占比从2006年的27%提高至45% ,全国年出栏5万头以上的养猪场合计出栏量 ,由2006年297万头增至2016年约5500万头,约占全国总量的8% ,年出栏量5万头以上的企业有200多家。同时 ,生猪现货交易活跃 ,贸易模式比较成熟。



       

      美国生猪期货的经验


      林国发称,目前运营较为成功的生猪期货市场,主要有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瘦肉猪期货市场 。美国生猪期货在上市初期得到了快速发展,也较大程度上发挥了发现远期价格和套期保值的功能 ,减缓了生猪现货价格波动的幅度。


      在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瘦肉猪主连价格(主力合约的连续价格)基本维持在50~80美分/磅之间波动。20世纪末以来,美国生猪期货市场的一系列改进,不仅使美国生猪期货市场更为成熟 ,也使生猪期货市场较好地发挥了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功能 。从而大量的生猪产业经营者愿意把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生猪期货价格作为现货远期交易定价的依据,帮助生猪养殖者锁定饲养收益,使得大型肉类加工企业与生猪养殖户之间的交易变得更加合理。


      由于美国生猪期货推出初期 ,正是美国生猪养殖集中度处于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的时期。生猪期货上市,也就加快了美国生猪行业的规模化程度和养殖水平的提高。在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的推进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养殖场数量的急剧缩减;二是养殖场兼并重组,场均存栏快速提升;三是规模化速度减缓,但大规模养殖场,以及出栏比重仍在提升 。


      在美国,2014年,由于生猪存栏大幅减少 ,2013年5月 ,双汇收购史密斯菲尔德 ,都引发了业内的关注,市场纷纷看好美国猪肉出口,瘦肉猪期货受到资金追捧,2014年5月初,瘦肉猪合约持仓数量50年来首次超过活牛合约 。


      结合国外猪类期货市场的成功运行经验 ,林国发称,成功运营的期货市场需要依靠大规模的现货市场和极高的商品市场化程度,而且对生产方式的标准化有很高的要求,同时还需要高度发达的冷冻和物流技术。


      他认为,我国要是推出生猪期货的话 ,会偏向于活猪。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有利于企业在下跌过程中进行套保 ,结合我国已经挂牌上市的玉米、豆粕、菜粕等品种,可构建完整的产业体系。


      当前国内生猪市场信息仍相对落后,暂无权威的生猪市场信息 。生猪规格及品种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 。品种及出栏体重差,影响生猪期货交割标准化,但也需要看到,大型养殖企业的扩张 ,其生猪养殖生产的标准化 ,符合标准的生猪比例也在快速增加。生猪期货挂牌上市,可以促进行业信息发展 ,可供养殖户参考的信息会更多,方便更好地做出决策,同时也有利于中国生猪产业链的规范健康发展 。


      本文网址:https://www.aimuyiren.com/news/443.html

      关键词 :

      最近浏览:

      相关产品:

      相关新闻 :




      1. XML地图